快遞行業過于火爆 包裝環保成問題
人氣:6355發表時間:2015-12-9

近日,國家郵政局預計,今年“雙11”期間(11月11日至11月16日)的快遞業務量將超越7.6億件,最高日處理量可能突破1.4億件。大量快遞包裝一次性使用后就扔掉,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。
然而經過查閱資料發現,目前我國尚未有完善的包裝標準和法規出臺,如何規范和標準化電商快遞包裹依然處于空白。
去年10月,《廣州市限制產品過度包裝管理暫行辦法》(以下簡稱“辦法”)開始施行,辦法中提到了“產品和包裝分隔銷售”,“逐步建立包裝物的強制收回使用制度”,生產、使用過度包裝的產品生產者,將被處以相應數額的罰款等細則。廣州紙箱廠
然而筆者發現,辦法僅對食品和化妝品兩大類產品包裝提出請求,且經過制定政府規章對產品過度包裝進行全面地限制和管理,這在國內尚屬一種探索與創新,目前我國并未出臺規范和標準化電商快遞包裹的管理辦法。缺乏標準化的包裝請求,也導致了快遞包裝廢物呈逐年遞加的趨勢。有專家呼吁,解決快遞廢物逐日增長,除了做好后端廢物分類工作,前端如何抑制過度包裝,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,做到源頭減量更是重中之重。
快遞公司應削減粗暴投遞
廣東省建筑設計院環保所所長原效凱在接受采訪時表明,用于快遞包裝的紙皮、木材和干凈的塑料泡沫等都是能夠收回使用的。只有相對少量的塑料包裝廢物會做填埋處理,對這些包裝的收回力度應加強。針對是否要提倡可降解的塑料袋,原效凱稱,目前用于快遞包裝的塑料袋數量較大,現在可降解的塑料袋的生產能力難以達到這種需求,生產成本也比較高,只能呼吁商家盡可能使用一些可收回的環保包裝材料。
原效凱稱,快遞包裝拋棄物的污染,還有一部分是來源于過度包裝,一個小小的東西在用了泡沫和紙皮后,還要用膠袋封得結結實實。原效凱表明,有些快遞過度包裝,是因為大家擔心快遞在投遞過程中被損壞,這與快遞在分揀過程中的粗暴式作業有關系。原效凱認為,如果快遞行業在投遞時能規范作業,不要太過粗暴,過度包裝的情況可能就會少一些。
200億件!這是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的預計總量。巨大的數字背面,大家享受了多少便捷……
逾百萬噸!這是每年因快遞包裹發生的包裝“廢物”總和足以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,僅封箱膠帶就可繞赤道數百圈……
數據顯示,201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140億件,今年預計將達200億件。海量的快遞帶來了巨量的包裝拋棄物。有專家估算,依照每個包裝箱0.2公斤計算,140億個包裹會發生包裝廢物280萬噸,可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,僅每年使用的包裝膠帶就能繞地球300圈以上。
“快遞包裝從分類上看,主要有黃板紙、膠帶、塑料袋和塑料泡沫等。如果能夠收回,都是能夠作為再生資源使用的。”西安市物資收回使用網絡協會秘書長陳健說,但實際上,除了大一點的黃板紙箱被收回使用外,其他拋棄包裝材料都被等同于生活廢物,一棄了之。廣州紙箱廠
僅以西安為例,從業近20年的陳健估算,當地每年因快遞發生的廢紙箱約有1.5萬噸-2萬噸,其中被收回的僅占60%左右,而每年300噸左右的塑料袋及膠帶和50噸的氣泡膜,則直接進了廢物場被焚燒或填埋。
但快遞企業并非不能有所作為。環保人士直言,當前快遞包裝方式太過粗糙,將各種材料混淆使用,加大了分揀難度。唐艷菊說,使用更為簡約、綠色環保的包裝,如選用可溶性材料取代塑料膠帶等,能夠削減一些難以收回材料的使用量,削減對環境的危害。同時也應建立全環節的職責制,讓包括快遞企業在內的整個產業鏈條都負起職責。
更為廣泛的共識在于,建立源頭的廢物分類機制,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根本之策。根據測算,如果能做到嚴格分類,真正用于填埋和焚燒的廢物只會占到現有廢物總量的10%。收回就是資源,不收回便是廢物,呼喚著每一個人和全社會對現有生活方式的轉變。
“應收盡收的前提是應分盡分。應經過更為廣泛的宣傳教育,讓居民從家中就開始做到廢物分類,并完善配套設施,實現廢物分類收回和再生資源收回的銜接。”廣州紙箱廠
此文關鍵詞:,,